中国-东盟国际贸易现状与前瞻(上)

中国东盟
中国东盟
2020/12/02

 

文/杨瑞琪 姚长志 编辑/吴梦晗

中国与东盟制造业发展的不同方向,将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东盟经济的互补性。预计未来双方将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。

2020年以来,在疫情冲击下,中国对外贸易受到一定影响。然而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不仅未出现降温,反而逆势增长。2020年上半年,中国对东盟进出口总额达20897亿元人民币,且在2月东盟已超过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。本文旨在介绍我国与东盟近年来的贸易变化,从梳理中国与东盟贸易格局中的重点产业入手,分析并展望了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未来发展趋势。

贸易概况

2020年上半年,东盟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%,在中国对外贸易格局中居重要地位(见图1)。对比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变化可以发现,同期中国对欧盟、美国、中国香港与韩国、日本的进出口总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,而与东盟的贸易规模却呈现5.6%的逆势增长(见图1、附表)。究其原因,一方面受新冠疫情影响和欧美制造业回流,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消极因素的冲击,短期内欧美国家国际贸易便利程度下降;另一方面,东盟持续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,不断优化自身营商条件,在2019年世界银行对营商环境的排名中,新加坡、马来西亚和泰国分别排名第2、第12和第21。此外,中国与东盟间的贸易政策也在不断发挥积极作用。

图1: 2020年上半年中国主要外贸伙伴在中国外贸中的占比情况

数据来源:海关总署

图2:2020年上半年东盟主要国家在中国-东盟贸易中的占比情况

数据来源:海关总署

从东盟内部不同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占比情况来看,越南占中国-东盟贸易总额的27%,位居第一;马来西亚、泰国、新加坡紧随其后,分别占比19%、15%和14%(见图2)。越南凭借机电产品和纺织产品的进出口,成为东盟国家中与中国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,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:上半年越南对中国出口总额上浮31.9%,自中国进口总额上升10.1%,进出口总额上升18%。与越南类似,依靠大量矿产和机电产品出口的带动,马来西亚成为东盟内与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,贸易总额较平稳,与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上升2.5%。泰国则凭借对橡胶、水果的大量出口,稳坐第三大贸易伙伴的位置:2020年上半年泰国自中国进口总额较2019年同期上升12.4%,其中机电采购上升了21.15%。这主要与泰国国内电子加工代工行业发展迅速推动产业升级有关。受新冠疫情和贸易环境变化的影响,新加坡对中国2020年上半年出口总额下降9.7%,自中国进口上升了9.1%,贸易总额下降1.5%。

主要行业

中国对东盟国家的进出口主要覆盖22大类产品,涉及机电、矿产、金属制品、纺织、化工、农产品等重点行业,现出产品种类齐全、东盟内部不同国家产品分工明确、贸易总额增长迅速等特点。这主要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、全球贸易布局更新以及东盟内部产业政策变化有关。分行业看,机电产品是我国与东盟贸易量最大的产品,2020年上半年,我国与东盟机电商品进出口总额约8904亿元人民币;金属及金属制品(包括钢、铝、铜、镍等)作为第二大进出口产品,2020年上半年双边贸易总额约1623亿元人民币;此外,纺织原料和纺织制品,铁矿砂、原油、天然气、大豆等大宗商品的活跃贸易也促进了中国对东盟的进出口额增长(见图3、图4)。

图3: 2020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七国主要出口产品金额占比。

注:东盟七国指缅甸、印度尼西亚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、新加坡、泰国和越南;未包括文莱、柬埔寨和老挝。

数据来源:海关总署

图4:2020年上半年中国从东盟国家主要进口产品占比

数据来源:海关总署

 

(未完待续)

12月9日将继续更新《中国-东盟国际贸易现状与前瞻(下)》,敬请关注。

 

 

         扫码加入我们

保存分享保存分享linkedln